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行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数量、人口和规模都有了巨大增长,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公共交通网络也越来越密集,这种现象在一线城市中尤其显著。目前大多数基坑工程周围,既有建筑、地下管线、道路桥梁、地铁隧道或人防工程相对密集,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虽然基坑工程属于临时性工程,但是相比于永久性的基础结构或上部结构,基坑工程更加复杂、难度更大。稍有不慎,不但基坑工程的自身安全受到影响,而且会危及周围环境(相邻建筑和地下公共设施等)的安全,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工程事故。随着基坑开挖的越来越深、面积也越来越大,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对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坑工程往往风险性很大,如何对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施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是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基坑支护结构与土体的相互作用问题,还涉及到强度、变形与稳定问题。基坑工程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向下开挖一个土坑,四周要设置围护支撑结构以保证基坑的安全。围护结构起到挡土、挡水的作用,一般是由有一定嵌固深度的板(桩)墙构成的;支撑结构分为内支撑式和拉锚式,其作用是为了改善围护结构的受力形式,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
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与施工,不仅要保证基坑自身在土方开挖时的安全,还要严格控制支护结构和基坑内外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以保障周围环境的安全,与此同时,还要在满足以上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工程造价。因此,目前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与施工目标就是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经济。目前,基坑工程设计阶段尚且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选用合理适用的支护结构型式是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经济以及基坑周围环境(相邻建筑和地下公共设施等)安全的首要条件。基坑工程支护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支护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我们应当根据基坑工程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等因素,选择既安全又经济的支护方式。其次,目前许多设计单位为了保证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盲目的提高安全系数,设计过于保守。导致围护结构强度过高、嵌固深度过大、锚杆或内支撑设置过多等,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并且增加了施工难度。
目前,基坑工程所处环境日趋复杂,周围环境对基坑的变形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要综合考虑基坑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各种支护方式的适用条件,选择最优的支护形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在确定支护方式的基础上,对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做到安全经济、物尽其用。
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应当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所规定的两种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对基坑支护结构来说,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就是指支护结构的断裂、倒塌、滑移或周围环境(相邻建筑和地下公共设施等)的破坏,支护结构发生较大范围的失稳破坏。出现这种破坏后果极其严重,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因此,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所谓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基坑工程来说就是由于基坑开挖而引起周围土体产生的变形或是支护结构自身产生的变形过大,影响了支护结构的正常使用,但未产生整体失稳。因此,相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以保障支护结构不会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在保证支护结构不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前提下,还要最大可能的控制支护结构和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形,以免影响周围环境(相邻建筑和地下公共设施等)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选择合理的支护型式是基坑工程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各种支护型式的特点,包括其合理性,优点和缺点;另一方面要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造价进行综合考虑。随着施工经验的不断积累,基坑的支护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钻孔灌注桩支护;(2)钢板桩支护;(3)深层搅拌桩支护;(4)排桩支护;(5)地下连续墙支护;(6)土钉墙支护;(7)锚杆支护;(8)内支撑支护。
对于宽度和深度较大的基坑,若单一使用悬臂式支护结构,要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则必须要增大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和截面厚度,这必然会增加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若采用悬臂式加内支撑支护结构,虽然可以在较小的结构尺寸的条件下有效地控制结构变形,但由于施工工序繁琐,也会延长工期和增加工程造价。因而,单一采用悬臂式支护结构或采用悬臂加内支撑支护结构显得越来越不经济合理,甚至于越来越不可行。而采用悬臂加锚杆组合式支护结构,可明显减小结构尺寸、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工期。
悬臂加锚杆组合式支护结构可分为两种:桩锚式支护结构和墙锚式支护结构。对于桩锚式支护型式,其止水能力较差,需配合止水帷幕才能保证基坑的安全施工;而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支护结构则不需要其他辅助结构就可保证工程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墙锚式支护结构由地下连续墙和预应力锚杆组成,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起到挡土和挡水的作用。而预应力锚杆作为支撑结构,一方面与地下连续墙协同作用,改善了墙体的受力方式,由悬臂式改为多支点弹性简支,大大减小了墙体的弯矩,另一方面,预应力锚杆与墙后土体共同作用,地下连续墙受到的水土压力很大一部分传递给了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又通过锚固体与周围土体的摩擦力传递到了锚固体周围的土体中,进而将荷载分散到坑外远处的稳定土层,充分发挥了土体的自稳能力。
相对而言,墙锚式支护结构整体性好、强度高、刚度大,预应力锚杆的使用能有效地控制墙体和坑外土体的位移,土方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变形小。
地连墙加锚杆支护结构是由地下连续墙和锚杆锚固系统两部分组成的联合支护体系,其主要构件有地下连续墙、锚杆(索)、围擦、支座等。地连墙加锚杆支护在施工过中的施工流程主要为:在基坑开挖之前先在基坑周边开挖地连墙的导墙,然后进行地连墙施工,随后进行基坑开挖,在开挖到指定深度时将锚杆打入土体(岩体)进行加固,从而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支护的优点:
(1)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支护强度高、刚度大,结构整体性好,能承受较大的水、土压力。
(2)对施工场地环境要求较小,可在建筑物和道路管线密集的地区施工,对周围环境(相邻建筑和地下公共设施等)影响较小。
(3)施工时产生的噪音低,振动小,对邻近地基扰动少。
(4)可用于逆作法施工。
(5)相比于地下连续墙加刚支撑体系,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支护可节省施工场地,方便施工,缩短工期。
(6)相比于桩锚支护体系,不仅能承担临时性挡土结构而且可以作为地下结构的外墙。防渗隔水性能好,可充当止水帷幕。
综上所述,采用墙锚式支护结构可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改善施工条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墙锚式支护结构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目前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的基坑工程:
1.尺寸较大的基坑: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时,若采用悬臂式支护结构,必然会使得支护结构厚度(或桩径等)及嵌固深度大大增加,经济性较差;若采用内支撑支护,内支撑又不易于架设。而墙锚式支护结构由于锚杆预应力的作用,改善了墙体的受力形式,其墙体位移比悬臂式地下连续墙的小很多,且相比于内支撑支护结构,可大大的节省施工场地,缩短工期。另外,预应力锚杆与周围土体共同作用,改变了土体原始的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了土体的自稳能力,延缓了坑外土体破坏的过程,大大地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2.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基坑:紧邻既有建筑物、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且垂直开挖的基坑,这些基坑要求严格控制坑外土体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以保障周围既有建筑和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及正常使用。由地下连续墙和预应力锚索组成的墙锚支护体系,因其较大的刚度和强度以及预应力的存在可以有效的控制墙体位移和土体沉降,达到保障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及周围环境安全和正常使用的目的。
地下连续墙加锚杆式支护结构是一种复合基坑支护形式,它具有良好的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和坑外土体沉降的能力,对于开挖深度和宽度大以及周围环境安全要求高的基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深基坑中,运用地下连续墙加锚杆复合式支护结构可改善施工条件、缩短尤其在开挖深度大,位移控制严格;开挖宽度大、不适合做对撑;周围地质情环境安全要求很高等情况的基坑,墙锚式支护结构有很大的优势和推广价值。
|